财政投入医疗卫生有无最优解?业内称需尽快进行结构性改革
随着医疗需求日益递增,是否需要加大有限资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、财政保障有无最优解、应该遵循哪些基本价值观和原则等一系列问题,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。
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财经发展论坛上,多位公共财政领域专家认为,关注财政投入总量的同时,尽快考虑进行结构性制度改革,包括再分配方法、评估工具等。
现存挑战
根据《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,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4846.7亿元,其中:政府卫生支出23916.4亿元,占28.2%;社会卫生支出38015.8亿元,占44.8%;个人卫生支出22914.5亿元,占27.0%。
"从财政资金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投入看,平均占医院总投入的10%左右,最高约为15%,最低的约为7%。"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称,现阶段,财政对医疗保障投入正面临三方面挑战。
第一,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减少;2022年底,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13.46亿人,比上年同期减少1727万人,同比下降1.3%。金维刚解释称,这或是因为信息统计过程中筛选掉了一批重复计算的流动人员,以及少数人群因收入减少而不进行参保等。
第二,长期护理试点地区基金筹资缺乏财政投入。在截至目前2批次49个试点长护险的城市中,没有独立的筹资渠道,长护险试点仍以医保基金结余划拨款项为主。"这一领域,财政、医保、个人、单位等各方主体的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。"金维刚说。
第三,则是对医疗救助的财政投入力度仍然不足。
如何完善?金维刚也表示,一方面,可以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,这或可以转变公立医院以营利为目标的导向,另一方面,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方面,试点地区应将财政补助作为该保险基金的来源之一,并纳入财政预算。
也有专家认为,比起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,结构性问题或是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保障的关键。
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贾俊雪表示,以公立医院为例,如果将它看作是公益性的机构,那么就需要对其有充分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保障,一旦它将创收作为目的,那么公益性肯定就会不复存在。
贾俊雪说,有公立医院同时存在"过度医疗"和"医疗不足"的问题,包括为了创收去增加药物及检测设备的使用数量和频次、在一些长处方的药物又供给不足。为此,他建议,要进行制度性改革,并针对"需求"分层。